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
葶苈子的功效:
【炮制】 葶苈子:拣净杂质,筛去灰屑。炒葶苈子:取净葶苈子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鼓起,并有香气为度。取出,放凉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葶苈,以糯米相合,微微焙,待米熟,去米,单捣用。"
【性味】 辛苦,寒。
1.《本经》:"味辛,寒。"
2.《别录》:"苦,大寒,无毒。"
3.《药性论》:"味酸,有小毒。"
【归经】 入肺、膀胱经。
1.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肺、心、脾、膀胱四经。"
2.《本草经疏》:"为手太阴经正药,亦入手阳明,足太阳经。"
3.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肺,兼入胃。"
4.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肺二经。"
【功能主治】 下气行水。治肺壅喘急,痰坎咳嗽,水肿胀满。
1.《本经》:"主症瘕积聚结气,饮食寒热,破坚逐邪,通利水道。"
2.《别录》:"下膀胱水,伏留热气,皮间邪水上出,面目浮肿,身暴中风热痱痒,利小腹。"
3.《药性沦》:"利小便,抽肺气上喘息急,止嗽。"
4.《开宝本草》:"疗肺壅上气咳嗽,定喘促,除胸中痰饮。"
5.《伤寒类要》:"治肾瘅、唇干。"
6.《纲目》:"通月经。"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甩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